产品展示

南通队新主场扩容至 2 万人,临时座位安全引关注

2025-07-04 1

随着江苏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的热度攀升,南通队新主场南通足球训练中心海门基地的扩容工程引发广泛关注。这座原本可容纳 1.1 万人的场馆,通过加装 9000 个临时座位,将总容量提升至 2 万人,以应对 6 月 29 日对阵宿迁队的焦点战。然而,这一紧急改造在满足球迷观赛需求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临时座位安全性的担忧。

南通队新主场扩容至 2 万人,临时座位安全引关注

扩容背后的赛事热度与城市足球生态

南通队作为联赛领头羊,其主场赛事已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符号。首轮售票数据显示,64.9 万人参与抢购仅 1.1 万张门票,“一票难求” 的现象迫使主办方启动临时扩容方案。此次改造不仅是票务压力的应急之举,更折射出 “苏超” 现象级的热度与城市足球生态的深层变革。南通队 39 名球员中有 35 人来自本地青训基地珂缔缘俱乐部,这种 “本土造星” 模式激发了市民强烈的情感共鸣,新主场海门基地也因此成为青训成果展示和城市足球文化建设的战略载体。

临时座位的技术保障与争议

新增的 9000 个临时座位采用可移动铝合金看台椅,阶梯式设计保障了观赛视野,通道宽度严格遵循安全标准。这种曾应用于世界杯的成熟技术,被主办方视为高效与安全性的双重保障。此外,临时座位的材质选择也经过考量:铝合金压铸座椅具有耐用、防水防锈、易清洁等特性,符合公共空间对安全性和维护便利性的要求。

然而,临时座位的快速安装(工期仅 15 天)仍引发质疑。安全专家指出,尽管采用了成熟技术,短时间内的大规模施工可能导致结构稳定性不足,增加踩踏风险。例如,重庆曾发生面包车非法加装临时座椅导致超员驾驶的案例,凸显临时设施安全管理的复杂性。此外,临时座位的消防合规性也受到关注 —— 根据《体育场馆公共安全通用要求》,临时看台需满足防火间距、疏散通道宽度等标准,但南通主场的具体检测细节尚未完全公开。

KY体育

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的落实

为回应安全关切,南通足球训练中心海门基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场馆负责人表示,临时座椅、围栏等设施在安装后已通过第三方安全检测,并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增加安保人员、优化疏散路线等。此外,场馆同步进行了通信设施扩容,确保紧急情况下的信息畅通。

南通市相关部门也加强了监管。例如,市体育馆曾联合消防支队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重点排查疏散通道、消防设施等隐患,并进行灭火和疏散演练。类似地,南通队主场的安全管理可能需参照《浙江省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等级管理工作规范》,对临时座位的布局、疏散通道宽度等进行严格把控。

长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尽管临时座椅解了燃眉之急,南通的足球基础设施建设仍在提速。根据《南通市区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一座 3 万 - 5 万座位的奥体中心已列入规划,未来将成为承载城市足球梦想的新地标。这种 “短期应急 + 长期规划” 的模式,既回应了当前球迷的观赛需求,也为城市足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南通队的主场扩容并非孤立事件。广州云山学校运动场通过 “停车 + 运动” 复合开发模式实现扩容,杭州闸弄口街道则通过嵌入式体育场地建设提升公共空间利用率。这些案例表明,体育场馆的扩容需兼顾功能性与安全性,在提升观赛体验的同时,确保公众安全底线。

结语

南通队主场的扩容工程,是城市足球热度与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之间的一次碰撞。尽管临时座位的安全性仍需持续关注,但通过技术保障、严格监管和长期规划,南通正努力在发展与安全之间寻求平衡。正如重庆大学科研团队在冬奥临时设施中采用的实时监测技术,现代体育场馆的安全管理已进入精细化、科技化时代。未来,如何将应急措施与长效机制结合,或许是南通及其他城市在体育场馆扩容中需共同面对的课题。